《西游记》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经典名著,但其实它并非吴承恩的原创,而是基于民间传说的整理与加工。比如在福建沿海一带,孙悟空的“大圣崇拜”早在《西游记》出版之前就有了。因此炒股开户平台,崇拜孙悟空并不奇怪,毕竟他曾大闹天宫,是众多英雄中的代表。但奇怪的是,竟然有人崇拜猪八戒,尤其是在云南的一个小村庄,六百年来,村民们依旧虔诚地崇拜猪八戒,希望他能保佑村庄风调雨顺。
那为什么这个村庄会崇拜猪八戒呢?猪八戒不是佛祖的净坛使者,专门负责守护佛门的清净吗?他怎么也能保一方水土呢?
这个村庄就是位于云南省保山的西庄。这里有我国唯一一座专门供奉猪八戒的庙宇——“八戒庙”。更有意思的是,当地人自豪地告诉外人,西庄古时候的名字是“高老庄”,这让一些游客感到十分困惑:“高老庄”居然供奉猪八戒?这里难道还有高小姐吗?对此,西庄人只是淡淡一笑,表示不多不少,只有一位。
展开剩余80%据当地人说,古时候确实有个叫猪八戒的人,他勤劳肯干,后来和庄里的高小姐结了婚。虽然高小姐的父母对猪八戒的外貌不甚满意,觉得他吃得多且丑,但猪八戒能干农活,十分勤劳,最后被允许入赘。至于《西游记》里的猪八戒,虽然一直未能成婚,却在云南的这个版本里生活得幸福美满。如果他知道自己在云南的这段幸福经历,恐怕会感到十分惊讶吧。
猪八戒和高小姐生活得非常恩爱,男耕女织,日子过得富足。高家信佛,猪八戒也开始跟着修行。后来高小姐的父母去世,猪八戒便跟随一位云游僧人消失,传说他最终成了佛。为了纪念猪八戒,村民为他修建了庙宇,代代相传供奉。而高小姐后来也飞升成仙,留下了一个巨大的牡丹花,至今盛开。
这段故事听起来像是一个神话,吸引了不少游客,但也让人产生了疑问:这猪八戒的故事,怎么和《西游记》中的版本如此相似?难道《西游记》是从这个故事“抄袭”来的?
而且更让人迷惑的是,云南和江苏相隔那么远,这两个故事怎么会如此相似呢?
对此,民俗学家进行了调查,经过走访和查阅族谱,终于揭开了谜底。原来在明朝洪武年间,明朝政府为加强对云南的统治,从江淮地区调来了一大批移民,西庄也因此与江苏产生了联系。西庄这个地方,在古时确实叫做“高老庄”,而后由于高姓人家的逐渐减少,才改为今天的西庄。
通过族谱调查,民俗学家发现,西庄的董家人来自江苏淮安,正是与吴承恩的故乡相同。嘉靖年间,一位董家人从云南回江苏探亲,顺便将这个关于猪八戒的故事告诉了吴承恩。吴承恩听后感兴趣,于是便将这个故事融入了《西游记》,为猪八戒的人物形象增添了不少内容。
此外,猪八戒的故事中还有一个“王姓青年”的原型。据说这个王姓青年身强力壮,力大无穷,能够徒手制服一头发狂的野牛。虽然他吃得很多,但大家还是非常崇拜他,因此将他称为“猪神”。古人对猪的崇拜并非偶然,猪不仅是食物来源,还象征着水神。在中国文化中,猪是水畜,与水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。在《易经》中,坎卦象征水,而“豕”则是猪的象征。许多神话传说中,猪往往与水紧密相连,甚至有“猪鼻”之说。西庄人民尊崇猪八戒,也就是基于这个“水神”的信仰。
西庄的猪八戒庙至今香火旺盛,村民们相信,只要庙中的香火旺盛,猪八戒便会保佑村庄免于水灾和洪涝。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猪八戒被视为保护水土的神祇。
更有趣的是,西庄村的许多地标也以“猪八戒”命名,例如猪八戒曾住过的山洞叫“八戒洞”,猪八戒曾经过的山谷叫“八戒菁”,而曾被猪八戒损坏的河坝,则被称为“浪坝”。
总之,西庄的“猪八戒”崇拜,虽然听起来有些奇特,但它有着深厚的历史根基。而这个信仰也最终被吴承恩听闻,并写入了《西游记》。尽管两地相隔遥远,但这段文化的交汇,正好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广阔和独特性,跨越了地理的限制,最终成就了这段流传百年的传奇。
发布于:天津市鑫达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